您目前所在位置:不锈钢现货超市  >  新闻中心 > 正文

产能过剩和高杠杆会造成不锈钢管行业转型升级滞后

时间:2018-07-31  来源:不锈钢现货超市网  作者:不锈钢现货超市
 

2017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年,是不锈钢管行业“去产能”工作的攻坚年,是“去杠杆”工作的开局年。党中央、国务院把不锈钢管行业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先行者,以化解过剩产能为突破口,这给不锈钢管行业脱困发展、转型升级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为了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精神,抢抓机遇,促进钢铁行业转型升级,2017年不锈钢管行业要做好重中之重的几项工作:


第一、要坚定不移的化解不锈钢管过剩产能。


2016年不锈钢管去产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是通过化解不锈钢管过剩产能的实践,普遍提高了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三去一降一补”的系列举措将会对不锈钢管行业产生巨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二是市场得到了净化,企业转型升级有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行业扭亏为盈,增强了信心。2017年是去产能的攻坚年,必须全力以赴的打好这一仗,协会和不锈钢企业将一如既往的配合政府开展相关的工作:一是以处置不锈钢僵尸企业为牛鼻子,该淘汰的僵尸企业坚决淘汰;二是坚决取缔“地条钢”,淘汰落后产能;三是坚决打击违规违法项目,严防新增产能;四是加快推进联合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五是稳妥安置人员,妥善处置好债务问题。


第二,要全力推进不锈钢管行业去杠杆步入快车道。


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都把企业的去杠杆作为重中之重。就不锈钢管而言,产能过剩会影响不锈钢管行业的转型升级,高杠杆同样会造成不锈钢管行业转型升级的滞后。过去我们一直说不锈钢管行业的劳动生产率低,尤其国有老企业,人员多是最大的负担,现在这种格局依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并且债务负担沉重等新情况、新问题在不断出现,如短贷长用的现象很严重。不论是企业搬迁,还是扩大生产规模、调整产品结构、增加非钢投资,大多是通过举债来实现的。在不锈钢管产能严重过剩、市场形势不好时,过高的债务往往使企业被压得喘不过气,举步维艰,部分Q345B无缝管企业甚至有债务负担持续加剧之势。


当前一部分骨干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财务负担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这些企业同时又有着自身的竞争优势,如产品、区域、人才等方面的优势。这样的骨干企业一旦能够去杠杆,减轻债务负担,即可焕发企业的青春活力,因此建议金融系统对不锈钢管企业应该是有保有压。


在去杠杆方面,部际联席会,特别是银监会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也有了像中钢集团债务处置的案例,但就整体而言,还有差距。不锈钢管企业去杠杆迫切程度高,而具体操作起来,困难重重。有的企业实施了债转股,据悉还只能算是“名股实债”,资产负债率下来了,实际负担反而上升了,这不是我们所希望的。中钢协会同银监会3月9日在南昌召开了钢铁行业首场去杠杆会议,提出了用3-5年时间,促使行业资产负债率降到60%以下的目标,并希望在银监会等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尽快确定一批去杠杆的先行企业,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把资产负债率和企业债务负担降下来,把去产能中资产、债务处置好。


第三,千方百计稳定行业运行,多措并举增效益。


在促进行业平稳运行方面,协会月2日在上海召开了期货、钢铁网站、电商座谈会,共同分析市场,研究措施,效果不错。不锈钢市场的稳定运行,需要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公平竞争秩序,同时也需要行业和企业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努力:一是去产能为企业创造了较好的外部条件,去杠杆或许减轻了不锈钢管企业的债务负担,但不能解决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问题,必须依靠企业立足于自身加以解决;二是会员企业要注意风险防范,除了以往企业非常关注的投资风险、债务风险、安全风险、质量风险外,现在还要特别关注环保风险、诚信风险;三是加强产业链上的协作与配合。不锈钢产业链上的各方不是零和博弈的关系,要变竞争为合作共赢。


第四,加快不锈钢管行业绿色改造升级。


加快推进先进适用以及成熟可靠的节能环保工程技术改造,确保能耗全面符合国家限额标准、主要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组织开展节能环保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提升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工程水平的支撑能力,提高不锈钢管企业绿色制造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发展循环经济,构建钢铁与建材、石化等行业的跨界固废综合利用产业链,突破含重金属冶金渣和脱硫渣等的无害化利用技术的瓶颈及障碍。随着废钢铁积累增加,要加快废钢回收分类设施建设,多措并举积极推动提高废钢铁使用比例。为应对碳排放指标对不锈钢管行业的制约和影响,要继续挖掘不锈钢管节能潜力,提高能效水平,推进钢铁行业低碳发展。引导企业实施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开发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工厂,打造全供应链的绿色制造体系。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及文章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平台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相关信息
行业新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