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所在位置:不锈钢现货超市  >  新闻中心 > 正文

不锈钢无缝管下游需求受流动性宽裕影响表现较为韧性

时间:2020-09-21  来源:不锈钢现货超市网  作者:不锈钢现货超市
 

    经济数据全面企稳回升,粗钢产量再创新高。


    8月份中国粗钢产量9485万吨,已连续两个月刷新单月历史新高,且单月产量已连续4个月超过9000万吨。周二中国8月份经济数据全部出炉,其中投资、消费、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全面超预期。


    不锈钢无缝管产量连创记录


    需求支撑下,不锈钢无缝管上下游品种产量均创新高。不过,考虑到目前电炉利润仍然微薄、且开工率已经达到高位,预期后期不锈钢无缝管产量继续上升的空间较小。


    行业多空博弈明显


    不锈钢无缝管产量攀升背后,宏观数据已全面回升。


    国家统计局9月15日公布数据显示,1—8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78834亿元,同比下降0.3%,降幅比1—7月份收窄1.3个百分点。其中:


    1、房地产方面,1-8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4.6%,比1-7月份加快1.2个百分点。


    2、基建方面,1-8月份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速2.02%,增幅比1-7月份提升0.83个百分点。


    周三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发改委表示,随着各项政策措施持续显效发力,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恢复,投资增速逐月回升向好,二季度投资增长4.8%,增幅比一季度提高20.9个百分点;7月份投资增速6.7%,8月份增长8.4%,连续5个月保持正增长。


    特别是随着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抗疫特别国债等资金陆续下达,项目开工和资金到位情况持续好转,投资有望延续回稳向好的总体态势。


    发改委还强调,将加快推进以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为重点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交通、水利等领域重大工程以及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督促指导各地方加强重大项目储备,通过梳理提供重大项目清单等方式,加强重大建设项目用地保障,推动重大项目尽快落地实施。


    报告分析,8月基建投资(不含电力)同比增速达到4.0%,增速较7月下降3.9个百分点,考虑到当前基建项目储备较为充分,认为6、7月为给特别国债发行留出空间,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节奏放缓导致基建项目资金不足或是8月基建投资增速降幅较大的主要原因。但在特别国债发行完毕后,8月以来专项债发行节奏显著加快,伴随资金逐步落地,后续基建投资增速进一步上行确定性较高,基建用钢需求表现仍值得期待。


    值得注意的是,不锈钢无缝管库存方面,最新一期钢库存报893.58万吨,连续四期攀升,并创5月中旬以来新高。


    梅雨季节已过,传统旺季已经来临。目前全国不锈钢无缝管产量、库存仍处于高位,急需旺季需求消化。


    今年尽管不锈钢无缝管行业供给不受抑制,但受疫情影响,后疫情时期开工生产活动较早,行业库存累积幅度创下新高,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今年行业淡旺季周期规律或许存在被烫平的可能。


    报告分析,由于行业中大中型钢厂普遍为央企国企背景,行业开工恢复较早且一直持续高生产活动状态,也使今年单日粗钢生产冲上300万吨的历史新高。而下游需求则受疫情解封后流动性宽裕影响表现较为韧性,传统淡旺季周期再次被不锈钢无缝管行业供需烫平,因此,截止本轮旺季之前行业出现与供给侧改革期间类似的去库节奏而不同于去年。


    此外,行业供改期间秋冬季受京津冀以及相关重点环保督察区域限产影响,不锈钢无缝管价格稳步上涨,库存去化明显一般从9月中之后。今年不锈钢无缝管去库在9月中之后能否加速值得追踪,其次,今年4季度行业面临房地产端去杠杆带来的利空影响,行业供需压力大于供改期。


    机构看多钢铁板块后市


    虽然市场就当下钢铁板块分歧明显,但多家机构继续看多行业旺季行情。展望钢铁板块,国泰君安研报认为,继续看好旺季板块行情,当下正是布局良机。


    报告判断,9月是不锈钢无缝管行业基本面的拐点,一方面是下游需求的季节性回升叠加水灾过后基建项目有望集中开工,判断9月整个不锈钢无缝管需求较目前进一步上行10%,同时供给上升空间有限,整体弹性远小于需求,不锈钢无缝管价格有望在旺季持续走强。另一方面,下半年海外四大矿山供给有望逐季回升,矿价随之回落,吨钢毛利会持续扩张,继续看好板块旺季行情。


    尽管不锈钢无缝管行业利润跌至负值,但随着旺季来临,钢厂降低开工的意愿不足,寄希望于旺季不锈钢无缝管涨价带动利润回升可能性更大,按照供改年份淡旺季不明显阶段的规律,去库或将逐渐有所提升,随着去库行情到来,钢厂挺价去库动力更高,行业利润短期也势必有所回升,建议关注利润修复期间行业投资机会。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及文章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平台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相关信息
行业新闻更多>